
廣東粵檢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提供東莞樁基小應變檢測服務 ,驗樁的一種方式之一。
樁基小應變檢測
樁基小應變檢測也稱為低應變動力檢測,它是相對對大應變動力檢測而言的。 低應變檢測是從事巖土工程檢測、結構檢測、工程物探、工程測繪、房屋質量檢測、室內環境質量檢測、環境化學檢測、環境工程、安全評價、水務設計與建設行業、水利水電行業、鐵路、公路交通行業、化工、市政等行業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環境保護相關的技術服務、咨詢、開發工作,以及與上述業務相關的延伸業務。
樁基小應變檢測原理
低應變動力檢測常用在樁基完整性檢測中,基本原理:通過在樁頂施加激振信號產生應力波,該應力波沿樁身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連續界面(如蜂窩、夾泥、斷裂、孔洞等缺陷)和樁底面時,將產生反射波,檢測分析反射波的傳播時間、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斷樁的完整性。
優勢:如設備簡單,方法快速,費用低,是普查樁身質量的一種有力手段,最受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歡迎。
小應變的理論基礎是一維應力波理論,基本原理是用小錘沖擊樁頂,通過粘結在樁頂的傳感器接受來自樁中的應力波信號,采用應力波理論來研究樁土體系的動態響應,反演分析實測速度信號,獲得樁的完整性。一維應力波理論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即平截面假設,即假設力和速度只是深度和時間的函數。理論上,如果桿的長度L遠大于桿的直徑D,可將其視為一維桿,實際上,如果L/D>7,認為可近似作為一維桿件處理。當樁頂受到錘擊點(點振源)錘擊時,將產生一個四周傳播的應力波,類似半球面波,除了縱波外,還有橫波和表面波,在樁頂附近區域內,平截面假設不成立,只有傳到一定的深度即X>7D時,應力波沿樁身向下傳播的波陣面才可近似看作是平面,即球面波才可近似看作是平面波,一維應力波理論才能成立。
樁基小應變檢測局限性
1.對于多缺陷樁,應力波在樁中產生多次反射和透射,對實測波形的判斷非常復雜且不準確,第二、第三缺陷的判斷會有較大誤差,一般不判斷第三個缺陷。
2.不能定量計算樁底沉渣厚度。對端承樁的嵌巖效果只能做定性判斷。因嵌巖有時出現較強的負向反射波,會嚴重影響樁底反射波和樁底沉渣的判斷。
3.只能對樁身質量作定性描述,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識別縱向裂縫,能反映水平裂縫和接縫,但程度很難掌握,易誤判為嚴重缺陷。
4.樁身漸變擴徑后的相對縮徑易誤判為縮徑,漸變縮徑或離析且范圍較大時,缺陷反射波形不明顯。
5.不能提供樁身混凝土強度。
小應變檢測在樁基檢測中的應用
小應變檢測法是建立在一維波動理論基礎之上,在數學上模擬樁的一維應力波傳播,計算反射、投射和博得疊加,根據波形的異常推斷樁的完整性。在樁質量檢測過程中,把樁做如下鑒定:
1)視樁為一維彈性直桿;
2)假定樁為均勻材質構成,且截面積在受力時保持平面;
3)忽略了樁的內外阻力表面摩擦力的影響,樁周土對樁的約束和支承作用,集中由樁底的一個彈簧替代。當樁頂受到一定的沖擊力作用,會產生一彈性脈沖波,經樁身向下傳播,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和牛頓第二定律,得到一維波動方程。
樁基小應變檢測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
1)現場測試準備。
準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可靠性。
在檢測前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a.樁頭處理嚴格符合鐵路基樁檢測技術規程;
b.搜集必要的地質資料;
C.傳感器安裝點需充分打磨平整。
2)傳感器的選用安裝。
在對基樁進行低應變反射波法測試時選用高靈敏度加速度傳感器檢測。檢測時,在將浮點工程動測儀、計算機、傳感器和電源按要求連接好后,把傳感器用粘貼劑粘在檢測樁樁頂軸心平面處,傳感器應盡可能平行于樁身軸線,位置一般在鋼筋籠之內遠離力棒的敲擊點,傳感器與樁頭一定要粘貼牢固,因為不同的粘結方式對實測波形影響很大,安裝不牢會使波形失真,給波形分析帶來困難甚至造成誤判,所以傳感器與樁頭應絕緣、密貼,不得有氣泡。根據實測經驗認為,在樁頭平整的條件下,采用橡皮泥安裝傳感器可獲得理想的樁身完整性實測曲線。
3)激振方式的選擇。
在實際檢測中,要根據不同條件,采用不同的激振方式,合理調整激振,能量要適中,以取得滿意的測試效果,敲擊時要垂直于樁頂,避免連擊。